2017年,我市从财政、融资、品牌、平台等多方面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。通过降低准入门槛,减轻创业成本。
截至2017年12月底,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2.6万户,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.6万户,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722户,分别同比增长了22.4%和66.1%。
简化程序激发市场活力
去年,“通办”和“绿色通道”成为了工商部门简化工作程序的有效做法。据了解,为支持个体户升级企业,扶持个体户做强做大,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规模发展水平,全市为“个转企”工商注册登记开设绿色通道,按“一注一设”特别程序,可在同一窗口一并办理,材料齐全、符合法定形式的,当场予以核准登记。目前全市个体户升级为企业近500户。
此外,“先照后证”、注册资本认缴制、一系列“多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改革、营业执照“同城通办”、全程电子化登记、简易注销等举措落地,不断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,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,带动了梅州市小微企业迅速发展。
企业注册资本增速提高
企业不仅要“生出来”,还要“活下来”“活得好”。从企业“活跃度”数据看,全市2016年度市场主体户数的总年报率为95.07%。其中,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个体工商户的年报率分别为91.34%、88.74%、95.91%。全市企业年报率、总体年报率均超过九成,顺利完成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企业年报率不低于85%的工作任务。
据统计,至2017年12月底,内资(非私营)企业3400多户,约占1.5%;私营企业25500户,约占11.3%;外资企业1500多户,约占0.06%;个体工商户19.1万户,约占84.5%,农专社4400多户,约占1.9%。
从注册资本增速来看,企业注册资本增长率高于前两年水平,民间投资意愿强烈;从新增市场主体的产业分布来看,近三分之二为第三产业,说明我市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发挥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通过中小微企业发展带动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。
新核准注册商标3338件
2017年,梅州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发挥作用,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申报驰、著名商标,积极帮助梅州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,提升产品附加值,推动实业兴市。
据了解,大埔、丰顺、五华等地区积极运用地理标志商标,在落实精准扶贫、推动产业振兴方面政策不断出新。如大埔县利用“大埔青花瓷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提升了陶瓷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;丰顺县通过树品牌,提升电声产业的发展效益和产品附加值,打造百亿产业;五华县专门出台了奖励政策。
目前,全市累计注册商标19177件,2017年新核准注册商标3338件,其中省著名商标累计79件,中国驰名商标2件,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。
(梅州日报记者杨敏 通讯员陈飞)